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電影] 藝界人生 The Artist - 返璞歸真 無聲勝有聲




64屆坎城影展除了看女星紅地毯爭妍鬥艷,雙冰誰穿仙鶴裝被笑,誰又是紅毯女神,我想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最後獎落誰家,在還沒揭曉得獎名單前,今年因為學姊到影展去選片,一面在法國用facebook連線,雖然只是精選幾部有點和傻眼的預告,但也托她之福,讓我有幸搶先聽到第一手的極簡版觀影心得。真的就是幾部啦~不過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這部,台灣暫譯為藝界人生(不是江惠的藝界人生啦~XD)。
男主角是由法國實力派男星Jean Dujardin(尚 杜加丹)擔綱演出,一舉打敗西恩潘、布萊德彼特和雷恩葛斯林等人,榮獲今年坎城的最佳影帝,真是一匹大黑馬啊!和杜加丹桑沒那麼熟,只知道他是演特務117之里約諜影>間諜電影而大紅,台灣沒有上映,所以可能對他有點陌生,不過光看這部默片式的黑白預告,我想就算沒有得獎光環,應該也是有其看點。

在這裡附上True Movie的劇情簡介:
故事以1927年到30年代初期的好萊塢為背景,描述原本呼風喚雨、風流倜儻的默片巨星(尚杜加丹 飾演),在有聲片崛起加上經濟大蕭條的打擊下,幾乎一無所有。此時他遇上了原本默默無名的小咖女星,在有聲片時代成為萬人迷的新偶像,兩人幾度錯過卻又一再相遇,全片充滿浪漫幽默、生動又感人的故事。


看了一下劇情簡介,馬上就讓我聯想到從前日讀夜讀的<電影百年發展史>,沒辦法,這是伴隨我大二整年的回憶嘛~不再老調重談歷史上第一部電影是<火車進站>,直接從電影有聲時代的來臨開始聊起,在了解這段背景再去觀影我想應該也會更有意思!
電影聲音的擴展正巧適逢經濟大恐慌最初的那幾年,第一部採同步聲音播放的電影是1927年由 華納兄弟推出的爵士樂手>,自此,電影便漸漸從默片進入有聲時代。聲音的出現,讓很多導演很快的領悟到,若能靈活適當的運用這項新技術,很可能就能開創出另一種全然不同的電影風格,這項技術不但影響了默片時代流暢的運鏡和蒙太奇式的敘事風格和剪接手法,更首當其衝的,便是一批本來不用開口講台詞,只要生得花容月貌、玉樹臨風,擅長用較為誇大肢體表情出演的默劇演員。
我想人們在遇到每項新事物、新環境和全新的時代都會有些無所適從的過渡期,當然渴想這些演員們的心境,即使演員們很快就進入狀況,轉變演技、熟背台詞、打開金口順應潮流,但某些破嗓或講話有鄉音的演員,必須在攝影機前一邊表演走位加上自然講出台詞時,那種不確定又不知所措的困窘感,相信看過萬花嬉春>的人應該不難想像。即使克服萬難把電影拍成,戲迷也可能在聽到偶像原音重現後而產生幻滅(男人對A片的鑑賞箴言:都說了聲音和臉蛋一樣重要嘛!> <),使得當時有一大票演員因為聲音NG而失業過氣,也有不少原來只是小咖的明星,憑藉能演能舞能歌而一泡而紅,有的甚至歷經電影史上幾次重大的變革,依舊是影壇的長青樹。不過即使有聲電影的趨勢是勢在必得,還是有像卓別林大師這樣的人,死忠堅持拍攝他最愛的默片。
19291029日,並非無徵兆的,美國華爾街股市暴跌,那天也是日後常聽到的「黑色星期二」,更是導致往後十年經濟大蕭條的開端。在那之後,崩盤事件擴散至全世界,大量的工人失業、銀行倒閉、幣值大貶,很多人辛苦存下的積蓄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頗有一種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的無常感。
儘管美國面臨經濟最消沈的十年,但這時卻是好萊塢類型片電影逐漸成熟的黃金年代,窮困愁苦的人們急欲脫離現實中的不安和苦悶,便轉而尋求心靈上的庇護所,開始更常走入戲院,痛快地沈醉在一場華麗歡樂的歌舞片中,或是將自己投射到浪漫片裡的幸福結局。便是在這種起落浮沈依稀是昨日時代底下的愛情故事。
雖然只能憑預告想像,不敢保證一定好看,但是因為本人懷舊癖癮很深,電影中服裝、場景還有演員都很到位啊!零對白的默片預告太酷了啦!據說除了鎂光燈、動感歌舞和錯過又相逢的浪漫戲碼之外,片中和男主角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忠犬也獲得了今年坎城影展的金棕櫚狗狗獎,討厭,人家就是對是無法抗拒Q狗嘛!

這部片預計今年10月會在國外上映,雖然有坎城影帝的加持,但感覺台灣片商引進無聲默片的機率非常眇小哭哭,只好祈求今年金馬影展有機會一親芳澤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