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流水帳] 茶花和睡蓮的啓示




小阿姨是個標準的水瓶座(斷章取義就是愛好自由、機智、對新資訊總是充滿無限興趣),因為航空龍頭底下工作,受大企業福利之惠,每次都能早早買到價錢還算可愛的藝文票券。但每當她向家人提出邀約,總是遇到以下狀況:以妻為天的小姨丈,雖是願意效忠小阿姨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家事工,但每到假日,他就變成只對高爾夫球或對出現槍戰、飛車、爆破場面的男性電影有興趣;而剛上高中成績優異的表弟,性喜社交,有空便上社團或更新臉書動態訊息且,更熱衷看Youtube學韓式舞蹈,尤其擅長少女時代的Gee!。因此,小阿姨只好把看展覽的希望寄託在14歲的小表妹身上,沒想到小表妹看了票券只應了一聲,誰會想在禮拜天去美術館人擠人啊!


承受不起一再的被打槍,莫內花園的票就在小阿姨剛入手沒幾天,就主動棄權,便宜了我和老媽。

台灣這幾年的藝文活動發展越來越蓬勃,光是兩年內就辦了無數次的攝影展、畫展,從前幾年從早排到晚都排不到的米勒,近期策展公司也懂得請書卷氣濃厚的名人代言加持,或是從知青角度出發炒作(噢不是假文青),幾檔幾檔下來,真的是創造出數字頗驚人的參觀人次,不知道是大家的藝術鑑賞細胞漸漸開始萌發,還是又多了幾個約會100景點的新選項?

其實很多場展覽你逛完就會恍然大悟(沒辦法不是貨真價實的文藝女總要逛到最後才會發現),過分!這擺明就是來賺紀念品鈔票的嘛!不過我還是很不爭氣的買了印有梵谷的扈尾花文件夾或是夏卡爾的明信片(沒辦法,實在抵受不住印製精美的周邊商品啊!),雖然撈錢之風不可長,但我一直覺得,欣賞藝術並不是以量取勝,也不見得非得曠世巨作你才能有所獲得,重點是我們到底感受到了什麼,有時候也許只是再小也不過的觀察或發現,也有可能讓你恍然大悟,甚至茅塞頓開,這種心情在這次看莫內的睡蓮體悟尤其深。


既然說到花園,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家那實存名亡的山坡花園。

房間旁邊的山坡在我們搬來之前原是一片蠻荒,住在對面的大嬸因曾在睡覺時被入侵野蛇嚇醒,雖沒釀出人命,但大嬸從此立下大志,著重在嚴密的防蛇工作上。但大嬸畢竟上了年紀,筋骨不夠嫩Q也沒法勤快彎腰鋤草,所以只好使出天羅地網,阻絕陽光來抑制雜草。大嬸四處搜集舊布、棉被,然後鋪蓋得滿山遍野,就連我家這片山坡也無法倖免。雖然大嬸是出自一片好心,但這些斑駁陸離的破布實在有礙觀瞻,使得老父一怒之下,從眼中只有他中國文化重要遺產董家具,轉而開始和這些春風吹又生,噢不,是卡尼爾只要14天,就全部又重新冒出頭的雜草抗衡,這就是我家後花園誕生的緣由。

當親朋好友得知我們家也有一片花園用地後,甚麼外公滋養多年的孤挺花啦,誰家種的秋海棠啦,從前北投家裡帶不過來的芭蕉樹啦,都開始在花園裡落地生根。我雖是那種一個大餅掛在脖上也會忘記翻一圈吃而餓死的懶人,要我在豔陽下翻土種花比登天還難,但從旁觀察和體悟勞動者辛勞的這點心情我還是有的。種花不僅是讓環境變得更漂亮還有修身養性,土質、雨量、擺放位置、配色、空間感、協調性等,這些都是在種花時需考量的點,花種下去了若不合適,可以再移植、微調,可是要如何能ㄧ次到位,除了經驗,更重要的是對你對所生活環境的感受力。

會聊到我家花園絕不是要幫老父頂上添光和莫內家的花園沾上邊,因為老父雖然對骨董家具有他自己獨到的品味,被砍來作家具的老木頭前身也和花草一樣都是植物,但這兩者可差得遠了,不過老父就有那種男人事業有成後總認為自己什麼都會通的病(我真的是他唯一的女兒嗎?),這幅園藝圖在他嘔心瀝血創作下,實在是...不怎麼優,滿坑滿谷同色系的日日春俗擱有力,或是把細小的鼠尾草種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最鮮艷最大朵的一定被種在最顯眼的位子,屢試不爽,我想這邏輯和男人普遍都喜歡女人要嘛穿得俗艷,不然就什麼都不穿的道理有點近似。幸好還有一個只會出一張嘴的老媽,三不五時右嘮叨左指使一下,忠言逆耳,好強的老父總當作耳邊風,但時間可以證明一切,久了老父自己也慢慢發現,扈尾花擺在這裡不太合適,杜鵑花位子該換到左邊了。

記得花園剛成型時,爸媽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站在落地窗前看整片花園(不過是隔著很煞風景的鐵窗),有時看著爸媽賞花的神情,真的要不怕噁心的說,你們也蠻可愛的嘛!一對夫妻要經歷多少磨難和苦痛,才可能有這種恬淡無求的心境一起賞花?

花種下去,不是馬上就會開的(這是什麼世人皆知的蠢話),有時候日子久了,你也忘了山櫻究竟是落土第幾年了為什麼今年還不開花?游伯伯送的梔子花是被種在哪?很有閒情雅致的老媽常坐在窗邊往外探,每次一有新發現就會喚我:山芙蓉早上還是白色,下午變成桃紅色的啦!或是追著老父問:茶花呢?茶花跑哪去啦?



好長一段時間,我們都看不見茶花的蹤影,久了,媽也漸漸不把這事放在心上了。


直到某一天的早上,老媽起床後依例臨窗賞花,享受從一片花氣襲人朦朧中慢慢甦醒的愜意。然後,她看見了,那棵尋覓已久的茶花,開了。靜雅脫俗,彷彿它從頭到尾就一直在那裡。






 「不是不開,是時候到了它便大開特開。」- 獻給對未來仍處在徬徨不確定裡的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